民企西进实况
走出去的下一步 信幸隆是信远集团下属的与日本合资的子公司。与信远一样,信幸隆也是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的技术主导型企业。15年以前,中国摩托车市场最火热的时候,雅马哈、本田、铃木、川崎都来到中国,信幸隆成为其主要供应商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信幸隆牢牢占据着二轮车以及小型通用汽油机的高端市场。但是这部分市场随着各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增长势头日趋萎缩。企业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得寻找新的出路。 选择在其他地方建立分公司,是信远集团寻找发展机会的一种新尝试。“看到日本很小的民营企业,都敢到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来投资。这给了我启示,我们集团也发展10多年,现在是该检验一下企业跨地域发展的能力。”袁奕琳说。> 打算在异地建立分公司后,袁奕琳先生用了两年时间,在国内几个大致符合自己要求的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也包括拥有良好工业背景的天津,汽车工业密集的上海,但是经过综合考量,最终选择了重庆。问其原因,袁奕琳这样回答:“作为分公司,远离总部,到新市场发展,人是关键。作为企业董事长,我没有三头六臂,不可能亲自去当地领导,所以当地选择适配企业文化特质,并有强大市场潜力的人文和市场环境成为关键要素。我们需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信幸隆的发展方向首先选择了上海。但是有一天,他看到一篇名为《三千浙江企业折戟上海》的文章,感触颇深。文章讲述因为上海的种种优势而来此发展的浙商,最后又撤出上海的真实事件。由于浙江企业自身强烈的草根味还没有洗脱掉,在上海没招到过真正的上海人,好不容易招来了优秀的人才,没几天就被其他待遇更好的企业挖走。除此之外,产品技术含量低,很多起家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商务成本又高,鲜于得到当地政府持续支持,融入不到真正上海商务圈,所以最后这些企业只能全部撤出上海。通过实地考察,袁奕琳发现上海的商务成本和竞争环境,确实也不合适信幸隆,所以他只好继续寻找合适的地点。 重庆是摩托车消费大省,汽车业也发展不错。良好的市场基础,引起了袁奕琳先生的注意。在去重庆了解情况时,刚到重庆,袁奕琳就被当地广阔的市场所震撼。“那边的市场真得非常大。如果我们所在的园区真正完全发展起来,仅在园区内的生意,都来不及做。”袁奕琳说。 中国沿海到中西部地区,地貌、经济、信息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梯形态。中央的要求是希望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能够承担起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树立国际品牌的使命;而西部地区则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信幸隆重庆公司的建立,也适时顺应了国家产业布局规划的构想。 自从薄熙来同志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后,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氛围中。“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重庆人的精神更加振奋,人们有意识也有意愿,想把事情做好。他们没有怨天怨地的情绪,积极乐观向上的气场时刻感染在那里的每一个人。整个城市精神我非常喜欢。而相对落后的管理水平,产品技术给我们很大的机会。”袁奕琳说。 转化的神奇效应 尽管如此,与当初东部地区发展初期相类似,西部的投资环境还处于建设过程当中,当地政府服务水平还是学习完善期。规范性不足是最大的问题。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当地政府非常地想做好事情,因而需要和管理部门积极主动地沟通,表达观念,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对企业来讲最大的挑战,是和当地的文化的融合和人才的吸纳。四川本是天府之国,成都、重庆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都很高,这里的人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如何让当地员工顺利接受来自东部沿海公司的企业文化,这对企业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第二,当地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的高度不够,优秀管理人才缺乏。因此需要企业更多地在培训方面加以引导和投入。但是当地的人才培训服务机构和资源也非常有限。这些都是像信幸隆这样的企业,在西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重庆地区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人的意识方面,确实与沿海城市相比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然而宁波信幸隆这些年发展积累的管理经验放到重庆去,却可以帮助我们企业在当地市场占得先机,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用人观带到当地去,赢得尊重才是企业真正的目标。”袁奕琳说,信幸隆以这样的信念去面对挑战。 信幸隆重庆公司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震撼了当地制造业。信幸隆却将自己的工厂地面全部漆成了白色,“做重庆最整洁的工厂”。这个大胆的举动,让来到这里的客户眼前一亮;周围企业工厂员工,也把这位“新邻居”发生的新鲜事,当成了交流商讨的议题。本田公司专门派了六个管理人员考察了信幸隆,对公司的质量管理能力做了充分的肯定。“本田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公司,他的合作伙伴会为其提供专属服务,而本田也参股于垫片供应商,这家公司也已来到了中国。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通过到我们工厂的参观,本田也同时为信幸隆敞开了大门。所以我觉得机遇需要发现,通过创造亮点,去吸引客户获得机会。”袁奕琳说。 宗申摩托、雅马哈、力帆、新大洲、铃木汽车、福特、长安这些企业都在重庆建厂。仅新大洲一家,其实际产量就为200万台。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凭借着质量保证能力、价格成本控制、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信幸隆希望能赢得客户的垂亲。 重庆信幸隆提出的口号是:首先成为重庆最整洁的工厂。袁奕琳说:“我并不急于让重庆信幸隆公司马上实现盈利,我是希望通过公司的成立,能够带去一种理念、信息和思想,让人们可以感受并融入其中。我们做的不光是垫片,而是信用、承诺、责任。” 中国民企的探索新路 袁奕琳说自己是位比较传统的人,正是所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因此他承认自己内心多少拥有些民族主义情结。其父袁可人先生,是中国膨胀石墨创始人。中国膨胀石墨工业发展史,可说是袁可人先生的创业奋斗史。而袁奕琳先生本人,现为我国密封行业国家标准委会委员,曾参与国家密封件行业八项产品标准认证修订,及两项标准制定。工程师背景出身,使得袁奕琳先生非常注重企业的研发能力。“国外一些著名企业,之所以几百年不败,就是因为技术上的领先。在人们印象中,尤其是制造行业,好像中国总是跟着人家后面学,只是会复制人家。这么做只能一味地追求低成本,低利润。如果想要摆脱这一切,就必须得从源头做起,做技术的领先者。”袁奕琳先生说。 为了做到可持续发展,信幸隆不满足做质量最可靠的工厂,做国内垫片技术最领先的企业成了信幸隆最新的战略目标。在宁波信幸隆已着手建设工程实验中心,已经投入的冷热冲击试验仪是国内第一家,有限元技术导入产品设计在国内业界也是新闻。完整的设计开发和评介设施在不断完善中。 如今信远集团已经拥有自己多项独立知识产权,但是作为国内中小型企业,袁奕琳先生也感到了民营中小型企业生存的艰难:“一方面,外资企业带着其在技术上、资本上的优势,以及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先悟先策,大肆占领着中国市场,并且拥有的市场份额比例也很高;另一方面,虽然国家现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但是国家政策的走向并不十分明朗;还有一方面,中国中小企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积累,如今又要面临富二代的断层现象。谁去关注怜悯中国民企的生存问题?通过进一步学习和体悟,我自身的想法是,现在企业应该以科技为导向,加强科技方面的投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做细、做精、做透。这就是我们信远的发展方向。” 这样的想法和愿望,促使袁奕琳进一步考虑企业东西布局问题。宁波人才、对外交流信息方面比较占优势,因此袁奕琳最终目标是将其转变成研发基地,运用最先进的装备和诸多优秀技术手段进行产品研发。同时他希望能够通过信幸隆重庆分公司,乃至今后其他项目分公司在中西部的建立,逐步将企业的生产中心向中西部迁移,通过进一步靠近市场,构建起企业生产与销售的全国网络。通过利用东西部优势协调互补,使企业取得进一步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信幸隆密封制品有限公司的故事,能够为中国民营企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报道来源《新制造》201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