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信远工业集团
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企业要闻
  • 甬商袁奕琳:以匠人之心做产品,以责任之心待他人

    发布时间:2017-12-19 点击数:5355

    甬商袁奕琳:以匠人之心做产品,以责任之心待他人

    航天事业离不开信远“这个圈”

    牙医手中放不下信远“这根针”

     

    袁奕琳常说:做人做事都要真诚为本。

     

           最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的宁波信远工业集团喜事连连。

     

           收到了来自航天单位的感谢信:贵司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两型液氢液氧发动机配套研制的柔性石墨复合密封圈,及热密封件满足首飞各项使用要求,在飞行过程中表现优异,为两型液氢液氧发动机的顺利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长征五号火箭的首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与英国、瑞士等国公司展开合作等等。

     

          “以匠人之心做产品,以责任之心待他人。从24年前建立始,公司始终坚持把产品开发、提高工艺水平放到战略高度上,这是信远技术产品不断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顶尖水准的重要秘诀。”作为信远的总经理,袁奕琳更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技术人员,一个研发主任,一个有责任心的领导者。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信远一步步走向高峰。

     

           做世界领先的密封圈

     

           袁奕琳的起家,和石墨烯有着最为直接与密切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袁奕琳的父亲袁可人就已经“进军”石墨行业,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1年,袁可人担任浙江慈溪密封材料厂厂长期间,致力于膨胀石墨等密封材料的进一步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为国内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单位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受父亲的影响,1994年初,袁奕琳租下了宁波江北湾头的砖瓦厂,以“信远”为名,以膨胀石墨为“起点”,开始白手起家。2000元的起步金,3名员工,寥寥几台旧机器,400多平方米的小工厂,这就是信远当初的模样。

     

           和航天的结缘,更是因为石墨材料。追溯到2008年——经过对信远公司的生产规模、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产品性能等全方位严格审查,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决定委托信远研制火箭发动机用膨胀石墨密封圈和复合石墨密封圈。而在此前,国家航天飞行器上的密封材料或依赖进口,或由外资企业生产。

     

           面对考验,袁奕琳在公司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反复实验,半年多就成功开发了石墨密封圈。此外,袁奕琳还自掏腰包购买几百万的昂贵仪器,组建有世界水平的检测中心。

     

            质量是航天产品的生命,航天密封件决不能有一丝缺陷。“决心做世界领先的密封圈”,凭着这样一份匠心,依靠过硬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袁奕琳带领信远逐渐成为了国内供应航天用柔性石墨密封件的唯一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信远的膨胀石墨密封圈圆满完成了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北斗”系列导航卫星、“风云”气象卫星以及“欧洲星”、长征二号火箭运载“天宫一号”、“神九”飞船、“神十”飞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为了这根针,以10年换160

     

           牙科车针是袁奕琳颇为自豪的一项创新。

     

           “所谓牙科车针,就是口腔医生手上高速转动,用于打磨、切削牙齿的旋转刀具。我们一般见到的是金刚砂车针,依赖磨削而非切削,病人疼痛感大,有些医疗手术不能实施。以往,精密高速硬质牙科车针完全依赖进口。信远耗费了10年时间用于研发,完成了全部工艺装备的开发和产品的定型,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袁奕琳说。

     

           袁奕琳说,信远开始研发这款产品时,国产的牙科车针最小柄径2.7毫米,只能承受每分钟2-3万转的转速,可是国外已经推广使用柄径只有1.6毫米的车针,能承载每分钟三四十万转的转速。国内牙科车针长期依赖着加拿大、日本、德国、美国进口。

     

           信远技术团队经过多次尝试,研发出了磨削工具金钢沙轮。而针对技术难突破的“凹槽”部分,打磨容易直接断掉,他们把细小的针分成硬质合金和弹簧钢两种材料拼接,相当于给车针“凹槽”处装了有韧性的“弹簧”,很好地解决了断针问题。可是如何把两种材质天衣无缝地拼接起来,又是一个新问题。信远团队又花费了两年时间琢磨出独特的焊接工艺。

     

           一个个技术难题接踵突破,从2002年开始研制,直到10年后,信远公司才交出了第一根不断针的“硬质合金牙科车针”,同时成为国内唯一能够生产精密高速硬质牙科车针的工厂。很多人觉得花10年时间不值。袁奕琳却认为,这时间并不算长。“我们要挑战的是国外百年沉淀下来的顶尖技术,国外7大竞争对手中的四家,都在160年以上的厂龄。以10年换160年,赚了。”

     

           袁奕琳很欣慰,到今年,他的牙科车针销量就达到了国内第一,目前产销达到500万支。同时,凭借自己的研发力量生产出来的设备成本只需要进口的十分之一,他把制造优势普惠给了消费者,原本进口一支牙科车针需要45元,因为他们的出现,价格现在只要8元。

     

           袁奕琳说,信远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无论哪一个项目,它的制造工艺和自动化程度都是走在全国最前面的。像“机器换人”行动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而且每年都要持续改善。

     

           践行重视“人”,为员工谋福利

     

           在信远,大家都知道,袁奕琳是一个非常不重视物质享受的人,在最简单的办公室里工作,穿着朴素的工作服,吃着和普通员工一样的工作餐,甚至还经常和员工一样挤着公交车上下班。

     

           他的内心深处,有着对幸福的定义——企业的利益、员工的利益、股东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是一样重要。

     

           大河有水小河满,拥有富足能力、强大的员工的企业是强大的。

     

           在企业里,跟着他踏踏实实干了20年以上的员工就有近20人。公司的人力资源档案里,80%以上的中高层管理干部、技术骨干都有超过10年的工龄,50%以上的一线工人都有5年以上的工龄。

       

           对员工的关心,对其福利的承诺,都是袁奕琳在践行对人重视的承诺。20多年来,他每年都带员工出游。在企业内部,一批技术骨干先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和中科院煤化所攻读研究生和进修,甚至一线工人,每年都有培训提升的机会;设信远大讲堂,不定期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员工进行文化熏陶;环保方面,则是最为员工考虑的,自觉进行废气处理,即使成本高了15%20%,也要对工人进行劳动防护。他同时承诺,员工工资增长不低于CPI指数。

     

           袁奕琳设立的幸福基金,也让员工称赞。对有3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公司最高提供20万的无息贷款。这为许多要买房的员工解了燃眉之急。

     

           和日本公司合作了23年,日本公司的代表感慨:“如果这20多年我的合作对象是日本人,我自己都没自信能合作这么多年。”

     

           德国的合作对象,看到信远每年都有进步,非常惊讶。他感慨:“我在中国的成功,最成功的是选对了人,这个人就是信远集团的负责人。”